查看原文
其他

关于金钱的光荣与梦想、冒进与血腥,都在这部剧里了

间竹&旺财 梅花间竹 2022-05-07

今天间竹冒着《后天》般的大雪去看了百老汇话剧Junk(中文名《垃圾证券》),其一因为风评很好,其二是它这周末就要下线了,不看就没了!



看完以后直呼名不虚传,久久回不了神,抓紧时间跟大家安利一下。剧作讲述的虽然是80年代的美国,但那种人性对金钱的贪婪、金融业的尔虞我诈、政治商业司法的勾结、美国在全球化下的危机、传统行业的转型却依然像是在讲今天的故事。历久弥新的话题用现代戏剧形式表达,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丰富的多面性,金句频出,各方面都堪称过瘾。


看剧过程中感觉跟电影《大空头》画风很像,之后搜搜发现果然有剧评家称之为“莎士比亚戏剧和《大空头》的结合体”,看来间竹可以因为离剧评人近了一步而自恋一秒钟了,科科。


我一直觉得有一类戏剧对舞台利用之精妙,对空间营造之充分,使其很难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幕,也就使其成为戏剧中的战斗机,我觉得Junk就是其中一部。整个舞台由LED灯柱和镜子分割成十多个既泾渭分明又彼此联系、既被条条框框得很死又彼此延伸的空间,通过人物和灯光的转换,电光火石之间让舞台时刻保持高度的连贯性和压迫感,痛快淋漓尽致的体验。



金钱到底是不是万恶之源?金融究竟为何而伟大?我们的个人价值是否必须通过我们所拥有的来体现?我相信在纽约一定会有许多人或多或少思考过这些问题,那么就赶紧趁最后三天买起来看吧!无论外面再冷,都是值得的,看完了心和脑都会是热的。


买票贴士:这个剧是有lottery tickets的,然而时间太紧张了靠运气可能看不上,TodayTix的APP上有$35刀的票,剧场不大,就算在楼上视角都还可以,强烈推荐!




除了推荐这部剧,还要着重推荐一下公众号——富贵旺财说戏剧,是间竹最近终于找到的百老汇华语剧评界的好伙伴!当然,人家是否认为我是好伙伴这还不一定……是两个超有才的妹子写的,一个学编剧,一个学戏剧制作,都是业内人士,视角超级专业,和间竹的平民大众视角刚好互补呢~现在转载她们写的本剧剧评,看完应该更想去看了吧?但是也请拜托不要看到更好的百老汇号就取关我了好嘛……?


原标题:JUNK:一个向钱看齐的世界,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?

作者:旺财


林肯中心在上演着Ayad Akhtar的新作Junk. 这位普利策戏剧奖得主、获得托尼奖最佳戏剧提名的剧作家,这次突然放弃了他惯常写的种族、移民、宗教题材,转向了金融方向。熟悉他的读者、观众会惊讶于他敢于走出写作舒适区的勇气和才华,但他却说:“我只是在写自己的经历。”他经历了、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波诡云谲的美国经济,于是他就写出了揭示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(鬼)样子的话剧Junk: The Golden Age of Debt.


Junk指是垃圾债券。初中数学课告诉我们,债券比股票安全;初中数学课也告诉我们,风险越大,收益越大。而那些风险极高,很有可能会以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结尾的债券,就被称为垃圾债券。那为什么还要买垃圾债券?Junk的男主角Robert Merkin告诉你,只有冒最大的险,才能赚最多的钱。他说得一点都没错,所以他带领信任他的投资人们买债券、赚大钱,一路高歌猛进,登上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,成为80年代中期著名的金融家。

(Junk剧照,Steven Pasquale饰演男主角Robert Merkin

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这出戏为什么会在林肯中心上演?


舞台灯起,随着金融记者Judy Chen的叙述,Merkin开始了他新一轮的工作。这一次,他要帮Israel Peterson卖出他公司的债券,以此来收购另一家公司,Thomas Everson的钢铁集团。然而他的野心不止如此,他想要改变所有的规则,掀起一场摧枯拉朽的金融战争。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,各色人物依次登场,他们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,主动或者被动地,被卷了进去。编剧Akhtar给每个人以视角,充分让观众感知到世界到底在发生什么、曾经赖以生存的经济体是如何被改变的。


Akhtar之所以是我最喜欢的美国当代剧作家,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作品里常常透出一股狠劲”——他对自己够狠,不怕把自己置于最有争议的境地;他对自己的人物够狠,不怕让他们看上去不讨喜而不舍得把他们写得很。而正是这股狠劲,让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危险的气质。Junk也不例外,主角们都被刻画得凌厉而直白,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或是转变,都能给观众巨大的满足感。而为了呈现真实的金融行业,Junk的台词风格也相较他过去的作品有巨大的改变,但不变的依然是犀利深刻,尤其是第二幕一开始Merkin的演说,那些字句超越了时空,从1985年穿梭到2017年,直直地贯穿观众的耳膜直达心脏,兵不血刃。

(Junk 的舞台)

除了扎实的剧作,舞台也令人惊喜。舞台设计John Lee BeattyJunk打造了一个非常后现代感的世界:一格一格的镜面分割了舞台,镜面光滑干净,但把缝隙坦然地暴露在空气里,背后的LED屏幕闪动着惊悚的交易数字,一切以一种极简又强有力的风格冲击着观众的感官。而这种风格跟戏本身的气质又非常贴合,冷峻的、快节奏的、给人疏离感的。


Junk是有潜力成为演出时间长达6小时以上的现代史诗的,但编剧Akhtar和导演Doug Hughes却把这个卡司阵容庞大、剧情足够繁杂的戏浓缩在了两个半小时以内,干净又高效。这无疑是我今年看的节奏最快、台词最密集的戏,无论是人物上下场、场次转换,还是情节的推进,都宛若最锋利的刀刃在削冰块一般,嚓嚓嚓,眨眼间,只见满地的冰屑。

Junk剧照,剧中有名字的角色就有17个,阵容绝对可以称得上庞大

Akhtar说,他拒绝把剧本写得太长(此处@Tony Kushner),因为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让观众感到无聊。Akahtar无疑是我见过的(literally见过,这是少数几个觉得学费交得值了的时刻)最“务实”地考虑观众的剧作家——原来那些巧妙的、抓人的节奏感不是天生的感觉,而是经过计算、训练的能力——这不禁给了我以希望,觉得自己离最喜欢的剧作家差的不是基因上的东西了。【咦我在说什么?

(编剧Ayad Akhtar, 就说,帅不帅?!)


但即使看重观众,Akhtar绝不谄媚观众。他选择自己要写什么给观众看,他选择把现实世界赤裸裸地展现到观众眼前,而不是粉饰太平,说观众想听的、听得顺耳的故事。这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,对这个世界的责任。剧中,以Merkin为首的掠夺者们,无厌地追求着金钱,毫无底线地把资本市场搅成一池浑水,带来失业、动乱、人心不古。而曾经的旁观者、曾经想要著书立说的Judy Chen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这一池浑水,因为身处在这个世界,一切都要向钱看齐。于是,你以为舞台上演的是80年代的故事,可当你把目光看向剧场以外的现实世界,就会发现,这样的事情仍在发生,并且会持续不断地发生。然后,你再看向舞台,你看到的、听到的就不再仅仅是剧情和台词,而是来自创作者的质问:我们遵循的是怎么的价值观?金钱到底驱动着我们做了些什么?我们到底在为了什么而奋斗?


所以,当记者被收买、被扼住咽喉,就该艺术家站出来了。




扫码关注我们哟~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